
天津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港口城市和工业基地,其建筑用砂资源具有的地域特征。受地理环境及资源分布影响,天津建筑沙子主要呈现以下特点:
一、沙源构成多元
1. 河沙资源:主要来自永定河、潮白河等河流冲积砂,颗粒圆润度较高,粒径以中细砂为主(0.25-0.5mm),级配连续性较好,含泥量控制在3%以内,是混凝土骨料。
2. 海砂资源:渤海湾沿岸分布大量海相沉积砂,粒径偏细(0.15-0.35mm),但氯离子含量达0.05%-0.15%,需经淡水冲洗处理后方可使用。
3. 机制砂补充:近年兴起石灰岩机制砂,棱角分明,细度模数2.8-3.2,石粉含量8%-12%,需配合天然砂调整级配。
二、物理性能特征
河沙表观密度约2600kg/m³,松散堆积密度1550kg/m³,吸水率1.8%-2.5%,含贝壳碎片量<5%;机制砂压碎指标值18%-22%,MB值1.0-1.4,需注意石粉对流动性的影响。本地砂普遍硫酸盐含量<0.5%,碱活性检测合格率98%以上。
三、应用场景分化
C30以上混凝土优先选用Ⅱ区河沙,干混砂浆多采用机制砂与河沙复合骨料,路基回填多使用含泥量较高的河道疏浚砂。海砂经淡化处理后多用于砌筑砂浆,严禁直接用于结构工程。
四、供需与环保挑战
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推进,年建筑用砂需求超5000万吨,但河沙开采受限,机制砂占比已提升至45%。环保要求下,砂石企业需配备水洗除尘设备,海砂淡化线需达到10t/h处理能力,氯离子检测合格率要求100%。未来将重点发展工业固废再生骨料技术,推动建筑砂石资源可持续发展。






